Sp. Pl . 1: 208 1753.
乔木,高4-8m,除花冠筒内面下部密被长绵毛,上部被长硬毛外,全株无毛。树皮灰褐色;枝条轮生,具明显的叶痕。叶常集生于小枝的上部;叶柄长2.5-6cm;叶片厚纸质,窄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稀长圆形,6-37cm,宽2.3-7.8cm,基部楔形,先端钝或短渐尖,侧脉每边有12-30条,平行伸出,在叶缘前网结。聚伞花序顶生;花序梗长5-21cm,粗壮,与花梗均为绿色;花梗长1-2cm;花萼裂片黄绿色,长1.3-1.6cm,不等宽,宽者狭长圆形,宽6-7mm,狭者近条形,宽2.5-3mm,先端均为渐尖,开花时向下反卷;花冠高脚碟状,花冠筒筒形,黄绿色,长2.5-4cm,上部膨大,内面下部密被长绵毛,上部膨大部分被长硬毛,喉部淡红色,裂片开花时平展,白色,背面左边淡红色,斜倒卵形,长1.5-2.5cm,上部宽1.2-1.5cm,向下渐收窄,先端一侧具短尖,另一侧圆;雄蕊着生花冠筒喉部;子房无毛,花柱丝状,长2.3-2.8cm,柱头基部环状,先端2裂。核果双生或单生,圆球形或阔卵球形,长5-8cm,直径4-6cm,外果皮木质,未成熟时绿色,成熟时橙黄色,平滑。种子通常1颗。花期:3-10月。果期:7月至翌年4月。
产地:七娘山、南澳(张寿洲等 1750)、大鹏(张寿洲等 009759)、葵涌(张寿洲等 724)、盐田和内伶仃岛。通常生于海岸及滨海地区,海拔10-50m。
分布:台湾(南部)、广东(南部)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和广西(南部)。日本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。
用途:全株(尤其果实)有剧毒。是海岸良好的防潮护堤树种。园林中有少量栽培,供观赏。